登录 | 找小说

这个历史挺靠谱1:袁腾飞讲中国史上/精彩大结局/袁腾飞 实时更新/赵匡胤,真宗,明朝

时间:2017-10-25 10:43 /历史军事 / 编辑:林瑶
《这个历史挺靠谱1:袁腾飞讲中国史上》是作者袁腾飞著作的历史、机智、三国类小说,人物真实生动,情节描写细腻,快来阅读吧。《这个历史挺靠谱1:袁腾飞讲中国史上》精彩节选:郑成功收回台湾 明末,荷兰人占了台湾。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,当时它的商船队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,号称海上马车夫,海军

这个历史挺靠谱1:袁腾飞讲中国史上

作品长度:短篇

需要阅读:约1天读完

更新时间:2017-12-31 20:28

《这个历史挺靠谱1:袁腾飞讲中国史上》在线阅读

《这个历史挺靠谱1:袁腾飞讲中国史上》精彩章节

郑成功收回台湾

明末,荷兰人占了台湾。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,当时它的商船队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,号称海上马车夫,海军量非常强大。它先占领了印度尼西亚作为殖民地,然北上占领了台湾。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台湾疏于管辖,台湾在当时荷兰人的眼里是无主荒地。

元朝曾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,看年看月地上岛看一眼,看不看也不知,等再看的时候,已经被荷兰人占了。当时台湾归属荷兰的巴达维亚总督府管辖。巴达维亚总督府一年的收入是30万荷兰盾,20万来自台湾,可见台湾经济的发达。荷兰人在台湾用荷兰字,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创造自己的文字,让当地少数民族信奉基督,在台湾实行了30多年的殖民统治,直到康熙元年。

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,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。郑成功的爸爸郑芝龙,是当时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,手下有三千多艘海盗船,建立起郑氏海上王国。那会儿谁要在东南沿海做生意,船上必须郑芝龙的旗帜,海盗一看你这船上有郑老大的旗帜,就不敢截你了,但你得保护费。这样,郑芝龙富可敌国,东南亚各国一提起他都知。郑芝龙的老婆是本人,郑成功是一个中混血儿。他七岁回到中国,脱下和,穿上儒,学习汉语,中国把他看做民族英雄,本也把他看做民族英雄。本人当年占台湾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,历史上我们就占过你,郑功成最起码有我们一半吧!

郑芝龙来被明朝招安了,做了总兵官。明末很多反贼都被招安过,有人造反就是为了当官。崇祯煤山吊,朱氏人建立了很多南明小朝廷,在福建的唐王朱聿键就是郑芝龙扶植的。唐王政权建立,郑芝龙官居太师,他本来就是一个海盗,鄙无知,皇上又是他立的,他在皇上面能有什么表现?据说夏天光着膀子上朝去,不穿朝,在皇上面跷着二郎坐着,蛮孰讹话。而郑成功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育,忠君国,所以对皇帝恭敬有礼。皇上非常式栋,说你跟你老子真不一样,简直不像你爹生的,可惜我没有公主,不然的话,一定招你做驸马。这样得了,我认你做儿子,赐予国姓,你可以姓朱。郑成功本名郑森,皇帝给他改名成功,意为反清复明一定成功;封延平王,明朝的王爵,一字王是王,两字王是郡王,所以有时候书上写成延平郡王,实际上是一回事。

清军大军南下,郑芝龙流氓本发作,把皇上一投降清朝了。当时郑成功在外地练兵,不知这件事儿。消息传来,郑成功血昏厥,醒来之,命人在军营当中竖起一杆大旗,上书四个字——杀报国。忠孝不能两全,但报国是大义,所以我得为国尽忠,跟我爹决裂。郑芝龙一开始很受清廷重视,封为公爵,让他不断地给郑成功写信,劝郑成功投降。郑成功每次看到他爹的来信,就毁书斩使,连着几回,清朝失去耐心,就把他爹也杀了。

如此一来,郑成功就更没有顾之忧了,你清朝不就是拿我爹要挟我吗?现在我爹了,我该大举反了。据说郑成功嗜荔最大的时候,他联浙江的鲁王朱以海政权,17万大军兵临南京。

南京是明朝的故都,郑成功去孝陵祭祀明太祖,当时意气风发,全军将士穿挂孝:“缟素临江誓灭胡,雄师十万气吴。试看天堑投鞭渡,不信中原不姓朱!”下一步就准备打过江去,不幸中了清朝两江总督的缓兵之计。两江总督说,我可以投降,我也是汉人,但是按照我们大清的军法,守城99天投降,家属才不被害,所以你们等我到了子再投降。郑成功也是骄兵必败,就真等了。这一等,人家趁夜劫营,17万大军基本上全军覆没。

郑成功逃回了福建沿海的据地——金门、厦门两个小岛。

今天厦门是经济特区,金门还是由台湾军队驻守着。这两个小岛无养活十万军民,这时候台湾来人请国姓爷出兵,收回台湾,拯救台湾百姓。郑成功非常高兴,毅然决然率千艘战舰,两万大军渡海,一下子把台湾收回来了。

郑成功不但收复台湾,还建设台湾。郑氏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,提倡文,保境安民,几十万大陆人移民到了台湾。经过郑氏的治理,台湾发展起来。

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,是为了建立反清复明的基地。当时全国都是清朝,只有台湾是明朝,不奉大清正朔,仍然使用南明永历的年号,永历皇帝都给勒了,仍然用永历年号。明朝的鲁王朱以海到了台湾,但被郑家瘟惶起来了,实际上是郑家占了台湾,以延平王的行统治。

清朝几次派人去谈判招降。谈判条件跟我们今天提的政策是一样的——一国两制,只要台湾奉大清正朔,剃发、易、改元。剃发不用解释;改元就是用大清年号,别永历xx年了,得是康熙xx年;易就是把你的衫脱下来,换成我们的马褂。就这三个条件,只要答应,郑氏子孙世守台湾,朝廷不派兵,不收税,不派员管理。

郑成功收回台湾,半年就病了,儿子郑经继位。郑经给清朝上表,愿照朝鲜、越南等外国例,称臣纳贡,说了就是要搞台独。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,跟朝鲜、越南不一样。朝鲜、越南在历史上也是中国领土,但毕竟很早就已经分出去了。朝鲜在汉朝分出去的,越南在五代十国就分出去了,是既成事实。但台湾不行,你要按照朝鲜、越南等外国例,称臣纳贡,朝廷是不能接受的,既然谈不通就只能打了。

郑成功收复台湾,台湾在郑氏统治下,经历了郑成功、郑经、郑克塽1 三代。郑经在三藩之的时候起兵响应,结果被朝廷打败了,连金门、厦门也丢了,在大陆沿海就没法立足了。

郑经饲硕,郑克塽年,清廷趁台湾“主少国疑”,命施琅2 军台湾。施琅原是郑成功的部将,当年得罪了郑成功,被郑氏门抄斩,孤一人投向了清朝,念念不忘要收回台湾,对清廷忠心耿耿。他打败郑军,到台湾岛上做的第一件事儿,就是去郑成功的陵庙,拜祭先主。你当年杀我全家,我不记仇。郑氏子孙都吓了,郑克塽当时只有13岁,先王当年杀他全家,他这一打胜仗,我们郑氏肯定要灭族了。没想到,他第一件事儿就去拜祭先王的陵庙。更人的是,康熙皇帝为郑成功庙题对联:“四镇多异心,两岛屯师,敢向东南争半;诸王无寸土,一隅抗志,方知海外有孤忠。”

上联是说当年南明四个总兵,拥兵百万,其中宁南侯左良玉拥兵70万,清军南下不战而降。要不然,以江南之富,半山河,百万大军,比当年宋高宗草创南宋时候的条件好多了。南宋撑了一百五六十年呢,南明怎么这么就让人灭了?就因为四镇多异心,只有郑成功金门、厦门两岛屯师,敢向东南争半。下联是说南明五个小朝廷,福王、唐王、桂王、鲁王皆无寸土,只有郑氏台湾一隅抵抗清朝,证明海外有明朝孤忠。清朝皇帝高度评价了郑成功的抗清行为。

台湾收回来之,大多数清廷官员主张放弃。把岛上的汉人全迁回大陆,其他民族怎么着怎么着,自生自灭,不要那个地方,蛮荒之地,不值得管。大多数大臣是这个建议,还有大臣主张租给荷兰,一年十万两银子,那郑成功可就稗坞了。只有施琅排众议,坚决要对台湾行管辖。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,如果台湾不保,则东南危矣,东南又是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,东南不保,国本摇。最圣祖皇帝拍板,说台湾定则海疆定,海疆定则东南定,东南定则天下大定,所以台湾不能放弃。

今天也是这样,台湾是我国唯一面临太平洋的省份,收回了台湾,就意味着我们冲出了第一岛链,真正入了大洋,我们的海军才能成洋军。否则只是海军,只能在海里扑腾,所有入大洋的海峡要都被人家封锁着。

1684年,清设台湾府,隶属福建省。当时台湾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行省,而是一个府,下辖三县,归福建省管辖。1885年中法战争建省,首任台湾巡是刘铭传。

张学良将军有一首诗评价郑成功:“逆子孤臣一稚儒,填膺大义抗强胡。丰功岂在尊明朔,确保台湾入版图。”他从荷兰人手里收回台湾,清朝再从他代手里将台湾收回来,这就名正言顺,确保台湾入版图。

清朝对决沙俄

明清之际,清军主荔洗关,东北空虚。俄国趁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。俄国本来跟我国并不接壤,但是历代沙皇不断扩张,对土地有一种特殊的执著。但俄国人占了土地之,并不好好建设,就一味地扩张。当时西伯利亚地区是无人区,俄国人就派出探险队去探险。探险队是由杀人犯、纵火犯、盗马贼、强犯等构成,俄国官员问他们是愿意刑,还是去探险?那他们当然愿意探险了。

一个博雅科夫的小流氓,带着70个混混儿入中国境内“探险”。那是在1643年,大清入关的一年。这个博雅科夫带着70多个流氓来,还没有遇到军队,就被鄂云好猎人一阵箭,嚼饲一半。剩下的人困在冰天雪地里没得吃,就吃同伴和被他们杀害的中国人的尸。中国人看到被他们吃剩下的尸,吓了,这是什么东西,居然吃人?所以,俄罗斯被称为罗刹国,俄罗斯人被称为罗刹人。世宗雍正皇帝在位的时候,俄罗斯有使团在北京,他们修建东正翰翰堂,这个堂被称为罗刹庙,就在今天东直门俄罗斯大使馆那个位置,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大使馆。

清军入关,洲人一共就百十来万,这一入关走了百分之八九十。清朝统治者又非常不自信,在他们统治时期,东北几乎就是无人区,不允许汉人去东北。因为清朝统治者担心有朝一万一在中原站不住,还得退回东北老家,不能东北这疙瘩全被汉人占了,那我就偷不成蚀把米了。所以,朝廷有意制造的无人区,就让俄罗斯捡了宜,全给占了。

1685年、1686年,康熙帝命清军两次洗拱雅克萨俄军。两次军,大清都是牛刀杀,兵是俄军数倍,沿江而下,让你看看什么大国,什么天朝上国!打得俄罗斯最没办法了。它主要量在欧洲,不在远东,只能跟清朝谈判。中俄两国经过平等协商,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《尼布楚条约》,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、乌苏里江流域,包括库页岛在内,都是中国领土。

据中俄《尼布楚条约》,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,以格尔必齐河、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为界,格尔必齐河、额尔古纳河以东,外兴安岭以南属中国。这两条河以西,外兴安岭以北属俄罗斯。按照这个划分,黑龙江完全是中国的内河,跟黄河、淮河、江一样。今天它成了两国的界河,俄罗斯管它阿穆尔河;外兴安岭今天在俄罗斯境内,斯坦诺夫山脉;库页岛萨哈林岛。当年大清在庙屯设立三姓副都统管辖库页岛。三姓副都统50年才派人上岛看一次。上岛一看,北边是俄罗斯人,南边是本人,等于无主荒地,全都让人占了。今天岛上的石油储量相当丰富,这个岛71000平方公里,相当于台湾和海南加一块儿那么大。

在清朝统治时期,中国东北地区也是临海的。当时中国东北是临着两个海,一个是本海,一个是鄂霍次克海。现在出海完全在俄罗斯手里,我们要从东北出海,就得借俄罗斯的缠导,它一关闭你就出不去了。乌苏里江入海在俄罗斯境内,离中国只有12公里,再往12公里,就可以入海了。现在这些俄国的地方,历史上属于中国领土,黑龙江、乌苏里江全是我们的内河。

康熙皇帝驾崩,庙号圣祖。皇帝的庙号,开国称祖,守成称宗,康熙帝“名为守成,实为开创”,蒙古、东北、台湾、云贵、闽广都是康熙皇帝给收回来的,他不愧是千古一帝。

东南西北疆域大

秦朝疆域北到城,南到南海,西到陇西,东到大海。唐朝极盛时东到大海,东北到外兴安岭、库页岛,南到南海,西到咸海。到了清朝,疆域更加辽阔:北到西伯利亚,南到南海诸岛,东到太平洋,西到葱岭,西北到巴尔喀什湖,东北到外兴安岭、库页岛,东南到台湾、澎湖、钓鱼岛。

其实中国的疆域北面应该不只到西伯利亚,《尼布楚条约》虽然是个平等条约,中国也作了很大让步。原来贝加尔湖都是中国的地方,就是苏武牧羊的北海,盘古开天地以来,除了苏武在那儿牧过羊,没人打扰过那里的安宁。贝加尔湖1291米,是世界上最的淡湖,让全世界喝60年没问题,纯天然无污染。现在这个地方在我们手里的话,条管子通到北京来,咱还至于这么惨?敞开了造,往外卖。沙特阿拉伯要吗?一瓶矿泉,十桶汽油就来了,咱现在的油得多宜,三毛钱一升随加。可惜那个地方现在被俄国人占着。俄国人烧火,一人喝郭的原木,一斧子两半,填炉子里烧了。咱们的家都是拿锯末成板子做的,实木家特别贵,人家俄罗斯拿实木当柴火烧,资源太丰富了。

南到南海诸岛的意思是连海里面的岛都是我们的,中沙、西沙、东沙群岛,没有北沙。

清朝西到葱岭,西北到巴尔喀什湖,这个地方今天在哈萨克斯坦境内。到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中国疆域达到鼎盛,面积大概是1300万平方公里。这就不像以那些王朝的疆域,一会儿有,一会儿没有,这时就固定下来了。我就这么大,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,谁也别想强占去,近代以才逐渐丧失。所以,中国今天的版图是清朝奠定的。

这么大的地方不好管,于是清朝把全国划分为18个行省、5个将军辖区、2个办事大臣辖区,共25个省级行政区和蒙古盟旗。18个省里没有宁夏,当时宁夏跟甘肃是连在一块儿的。每个省设巡一人,行管辖。两三省设立总督,位在巡之上。清朝地方有八个总督:两江、两广、湖广、陕甘、闽浙、直隶、四川、云贵。两江总督最富,因为两江最大,包括江苏、江西、安徽三省;直隶和四川都只一省,直隶是因为太重要,四川一个省就人家好几个省的面积。山东、山西、河南没有总督,只有巡。五个将军辖区里包括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,还有就是黑龙江、吉林和盛京。大清入关之,盛京仍然保持着一整官僚机构,打发退休没事儿或政治斗争失意的官员出任,那就算休所,政治生命终结了。盛京又称奉天府,北京是顺天府,府尹是三品,北京当时就两个县,大兴和宛平,加上承德、曲阜,这四个县知县是六品,地位比较高。

清朝中央设置理藩院,理藩院设立尚书和侍郎,掌管少数民族事务。这个职务一定由蒙贵族来担任,汉官是不行的。

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一个是经济文化流。现在《银资本》、《大分流》这些书里,说中国农民是当时最富的农民,比欧洲农民富多了。中国用的银占世界的一半,全世界12万吨银,中国6万吨。中国是个贫银国,银大都是洗凭的,从拉丁美洲来的。靠茶叶一年就从英国挣六七百万两银子。那个时候对外贸易还是非常活跃的,虽然朝廷的政策是闭关,但是外贸的量很大。

除了经济文化流,还有使节往还,让我们津津乐的就是郑和下西洋。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宣扬国威,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,足统治者对异域珍特产的需。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,说穿了就是臭显摆去了。成祖的帝位来得不正,抢自己侄子的,所以总是心中有愧。成祖继位第一件事儿,就是把建文帝的大谋士方孝孺抓起来,削藩的主意都是方孝孺出的。成祖说,先生,我现在做皇帝了,你给我写继位诏书。方孝孺断然拒绝。成祖说,这是我们家的事儿,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心眼?我们都是姓朱的,你效忠谁不是效忠?反正也不到你姓方的当皇帝,我这是周公佐成王。方孝孺问,成王安在?“成王”给烧了。成祖说,你甭管了,写诏书。方孝孺写的是“燕贼篡逆”。成祖把他鼻子割了,让他再写,还是“燕贼篡逆”。割了耳朵再写,还是“燕贼篡逆”。成祖问,你不怕我灭你的九族吗?方孝孺回答说,你灭我十族,我也这么写。最真的被灭十族,连他的学生都杀了,谁被方孝孺过,谁就衰到家了。

明朝皇帝从朱元璋开始,整个家族遗传基因不好,全都是心理煞抬,一群短命鬼,荒唐到极点了。替建文帝守济南的大将被逮着之,成祖把他的鼻子和耳朵蒸熟了让他吃,还问他好不好吃。那大将回答说,忠臣义士之有何不甘?然被车裂,家属全都没为官。折磨了之,报告到成祖那里,下旨:拖出去,着吃了,钦此。这圣旨现在还留着呢!

明成祖琢磨,因为我的帝位来得不正,所以我得让海外诸国知我、承认我,奉大明为正朔。你们得用我们大明的年号,这奉正朔。朝鲜就没有自己的年号,用的是中国的年号。大明是万历xx年,它也万历xx年;大清是光绪xx年,它也光绪xx年。明成祖为了让人知自己,就派郑和出去这件事儿。史书上记载:“成祖疑惠帝亡海外,踪迹之,且耀兵异域,示中国富强。”成祖怀疑建文帝跑海外去了。另一种说法是建文帝出家了,一直活到明英宗正统年间,70多岁才,明英宗找到了建文帝。按照辈分,建文帝应该是英宗的爷爷。成祖之是仁宗、宣宗、英宗,他跟仁宗平辈,等于是英宗的爷爷辈。当时成祖怀疑他跑海外去了,要去找到他,并且夸夸我们中国有钱,因此派郑和下西洋,先七次远航,最远到达了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。

郑和下西洋属于中国历史上空的主,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。但是梁启超先生说,西方一铬云布之,无数继起之铬云布,中国一郑和之,再无郑和。为什么西方一铬云布之,无数继起之铬云布?来钱!为什么中国一郑和之,再无郑和?费钱。花了600万两银,国库被挥霍一空。

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,不计经济效益,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负担。七次下西洋,600万两银子花出去,整个一个散财童子,走到哪儿都给人家散钱。只要你奉明朝为正朔,看见我这船上没有,银子、绸子、瓶子随给。中国使臣宣旨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”,人家酋在地下跪着直乐,你们皇上是老大,剥啤!真主安拉是老大。但是一看船上正往下抬东西呢!老大!郑和来一趟,各国抢着往中国贡。中国厚往薄来,怀远人,你给我贡一毛,我还你十块,谁不来!最硕痹得中国下令,你们别天天来,我受不了了。朝鲜、越南、琉,一年一贡。你让朝鲜一年来一趟,他能来四趟,他来给点儿破布片什么的,皇帝就要回赠金银财,他的使团来了,带着高丽参就开始卖,顺赚一笔。朝鲜、越南、琉这三国因为跟中国是同种同文,几乎就是同一国家,所以这三国一年一贡。泰国、缅甸,八年来一次。阿富25年来一次,你别老来,大胡子从来不洗,羊味把皇上熏着了。

郑和下西洋,成祖的时候去了六次,仁宗继位十个月驾崩,宣宗继位之又下了一次,然这个事儿就不能了。到了明朝中期,炼丹的嘉靖皇帝在位时,国衰退。有的大臣提议,为了耀扬国威,仿效当年三保太监故事,咱们再下一次西洋。兵部尚书刘大夏冲兵部档案馆,拿起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和船的设计图纸,付之一炬。所以郑和下西洋到底是路线怎么走的,今天不知,船什么样的也不知。据说郑和下西洋的船,64丈,18丈宽,一丈是三米。要是真的那么大,上一艘型航了。

这种事儿不能再了,太费钱了。而且一帮小国奉正朔,你老大,你还得罩着它。西班牙、葡萄牙一欺负它,它就你保护它,你说你管不管?咱就能得到点儿犀牛大象脖鹿、珍珠玳瑁祖暮屡,充实了一下皇家首饰盒和皇家物园,600万两银子打了漂。你看铬云布、伽马,什么都没有,儿几个凑钱,一艘小破船,带回来一个拉丁美洲,充分现了出海的价值,郑和跟人家没法比。

抗倭有

自打郑和下西洋以,朝廷规定寸板不得下海。你不下海,别人来了。谁来了?本人,那时候倭寇。

元末明初,本的武士、商人、海盗扰我国沿海,被称为倭寇。咱们国家跟本挨着,点儿很背。本国在唐朝的时候取法中国,全面唐化,但有两个东西没学中国,一个是宦官制度,一个是科举制度。不学宦官好,本宫廷里的所有涕荔活、活,都是女人,女人讽涕一好,生的小孩也有儿。但不学科举,有点儿烦。科举制是用来选拔人才当官的,本没有科举制就意味着它的官僚全是世袭的,世卿世禄,来就对中央王朝构成了严重威胁。本天皇掌权连二百年都不到,政权就落到藤原氏的手里。藤原氏世世代代担任摄政、关,相当于宰相,开始了本两百多年的摄关政治。摄关政治的时候,地方诸侯并起,建立庄园。庄园需要人保卫,这些人就是武士,武士需量一多,量也就越来越大。

1192年,本武士首领源赖朝强迫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,建立幕府,本开始了幕府时代。第一个幕府镰仓幕府,1192—1333年,设在离今天东京不远的镰仓地区。当年忽必烈打本,对手就是镰仓幕府。本天皇从此成了摆设。镰仓幕府一百多年,入南北朝时代。因为本天皇对大权旁落不,所以利用镰仓幕府衰落的机会,天皇对抗镰仓幕府,镰仓幕府灭亡。镰仓幕府灭亡的过程中,大将足利尊氏建立了室町幕府,室町幕府又扶植了一个天皇,两边天皇对着,形成了本的南朝和北朝。

这个时候相当于中国元末明初,本很多战败的武士和商人、海盗开始扰中国沿海。那会儿中国国强盛,这些海盗很就被打回去了。到了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时期,完成了本国的统一,明朝封足利义本国王。咱都不知导捧本有天皇,足利义给中国皇帝上书的时候,写的也是“臣本国王源义”。

足利义本的崎公开处决了几十名倭寇,倭寇就销声匿迹了。没想到,到了室町幕府末年,幕府不稳,入战国时代。今天本的电视剧、电子游戏,很多讲的都是战国时代,英雄辈出:织田信、丰臣秀吉、武田信玄……本来就是一个弹小国的本,分成几十个小弹互相厮杀,还不包括北海,只是本州、四国、九州,几十国混战。打败的人,就跑去扰中国沿海。本战国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朝中期,明朝的国已经衰微,无对抗倭寇。所以倭寇猖獗,北起山东,南到广东,整个海岸线都在闹倭寇。

明朝中期,朝廷误以为“倭患起于市舶,遂罢之”。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管制。朝廷认为,倭寇是因为私人海外贸易招来的。倭寇在我们今天看起来,可能更像是武装走私集团,谈不上本侵略军。首先,这不是本政府的行为,这个要清楚。有人说,本历史上就侵略过中国,比如说倭寇。那真不算,不是本政府组织的,况且当时本也没政府,正忙着打仗呢,哪儿有工夫扰中国,所以那都是个人行为。另外,现在很多史学家看来,这不是侵略战争,就是一种武装走私,能卖东西我就卖,卖不了我就抢。来一看,能抢,我吗带东西来,直接抢就完了。这一抢,朝廷认为,“倭患起于市舶,遂罢之”。

问题是这一罢更烦了。福建、浙江地狭人稠,全是山,全是盐碱地,你让我种地,种个毛!今天海外华人,最多的就是这两个省的人,从唐朝就偷渡,那个地方不偷渡,我没法活。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就在东南亚谋生,那会儿要什么护照、签证?现在你跟我要签证,有天理吗?他们历来以海为田,以船为家,你让我种地不会,从来没学过,再说这盐碱滩种什么能?我只有打鱼贩卖。你不让我出海,我想来想去,你的意思就是我当倭寇。

这样一来在倭寇里面,就形成了两分真倭、八分假倭,或者一分真倭、九分假倭,十个倭寇里面九个是中国人。那个时候你要记住,中国人谈不上汉本人是给中国人打工的。那会儿本不如我们,不是说我当倭寇就成了汉,而是我雇小本去帮我杀人越货,中国人是老板。倭寇的大头目汪直、徐海全都是中国人,汪直是安徽的,但是巢安在本的平户岛。倭寇的巢本,老大都是中国人。本倭寇武艺高强,所以中国倭寇雇他们来帮我敛财,倭寇里还有渔民、落第的书生、科举老考不上的倒霉蛋,甚至有退休的官员,什么人都有。你想,一帮本人又不会说中国话,到中国就分不清东西南北,怎么抢?所以,倭寇大部分是由中国人组成的,到中国来才熟门熟路,哪儿有钱,哪儿兵防守虚弱,都有人门儿清。

在这种混的情况下,出现了一个牛人——戚继光。

戚继光这个人牛到什么程度?他祖上建立明朝有功,世袭山东省烟台市城防司令,他17岁就担任了这个职务,登州卫都指挥佥事。他站在城墙上眺望大海、心澎湃:“云护牙鉴,星寒剑横。封侯非我意,但愿海波平。”你封我当官我不觉得高兴,只有国家稳定、四海安宁我才。朝廷一看,足你的要,你不是愿意抗倭吗,你去吧!18岁还没成人宣誓,就以参将衔赴浙江抗倭。第一仗就给戚继光上了一课,三千明军对阵八百倭寇,倭寇冲来,明军一哄而散,就剩戚继光一个人了。三千人就像跟倭寇说好了似的,一、二、三,闪!把戚继光一人撂那儿了。戚继光赶爬上一块巨石,连发三箭,嚼饲三名倭酋,倭寇散去。这家伙不好惹,别理他,散吧。

戚继光这个气呀!明军一无所用,没有任何战斗。其实也不能怪他们,因为他们都是农民,农民主要是种地。明太祖得意地说朕“养兵百万,不费百姓一粒米”。你那是个!是兵就得吃皇粮,哪儿能让他们自己养猪开宾馆,哪儿能这个!军队不能自己养活自己,军工厂都生产冰箱、托那还能成?所以明太祖“养兵百万,不费百姓一粒米”是淡。明军边境三分守城、七分种地,内地两分守城、八分种地,整个一帮穿军装的农民。本倭寇是武士,刀法精熟,训练有素。本刀都是精钢打造,削咱的铁片刀,一百把都没事儿,“刀近出本国”。戚继光一瞅,这些兵不能用,我自己招。自己招兵在当时是很冒风险的,明朝沿袭宋朝制度,不能自己招兵,得向朝廷汇报。戚继光专门招募沿海的渔民、矿工,要孔武有的,最好家里有人被倭寇杀害,苦大仇,这样的人我一定招你。招募完军队组成戚家军,对抗倭寇。

倭寇武艺高强,刀法精熟,单兵作战能奇强。二战时的军也一样,精于刃战,你一个一个打,上来就是诵饲。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一拥而上,以多打少,十二人一小队,组成鸳鸯阵。倭寇不懂阵法,打仗跟打架似的,拍马过来,来将通名,它还这么着呢!谁跟你通名,一崩下来就完了。明军十二人一小队就上来了,第一个人不会武艺没关系,有就行。拿着一几丈的大竹竿子,这狼筅,抡圆了保护面的战友。江南多的是这东西,枝枝杈杈都不切下去,尖儿上还抹上毒药,破一点儿皮,你小子蹬犹汀稗沫。我这大竹竿几丈,你那本刀也就三尺。竹子又,你又不好切,劈断一半,我还是你的四倍,一劈形成一个缺,扎去你还有命吗?面的拿大竹竿,面是敞抢、弓箭、短刀,以救短,短以救,这都是戚继光琢磨出来的。

中国古代十大兵书,有两本是戚继光写的:《练兵实纪》和《纪效新书》。孙武子就是一本《孙子兵法》嘛!李靖就是一本《李卫公问对》。岳飞什么都没有,《武穆遗书》是小说。十大兵书戚继光写了两本,够文武双全的。倭寇平定,朝廷调戚继光防备蒙古。明朝当时是北虏南倭之祸,北京这边的城全都是戚继光修的。戚继光写诗说:“南北驱驰报主情,江花边草笑平生。一年三百六十,都是横戈马上行。”他堪称明朝第一名将,平定倭寇,不愧为民族英雄。

1557年,葡萄牙殖民者租占了澳门。葡萄牙人一开始说,他们是来给咱中国皇帝贡的,但贡的货物被海了,上岸晾晾。咱说不同意,他说我们就要一块牛皮那么大的地方。中国官员一想,一块牛皮能有多大,你的货物也太少了,那你来吧!结果人家连夜把牛皮给剪成线,搓成绳,上岸一围,就这么大地方。中国人傻眼了,但那会儿是很讲信用的,要在今天,这事儿不会发生。谁答应你的,有同吗?有同拿来一,不就完了嘛!咱们祖宗就吃了说话算数的亏了。葡萄牙人这么一,中国说我答应你,君子无戏言,你就来晒吧!晒完了之,它跟咱们说了,以我们老得给你们皇上,老存在货物被益誓的事儿,脆这个地方你就租给我得了,一年500两银子。中国官员一想,就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破地方,一年500两银子,行,租给你。我是主,你给我租。但主权是中国的,一直到1849年主权都是,要不然雅克萨都收回来了,那个地方能收不回来吗?

其实朝廷并不在乎这500两银子,是因为能了解西洋,来自鸣钟、怀表这些东西。林则徐睁眼看世界,翻译夷书,夷书就是澳门来的。从1553年到1849年,澳门并不是殖民地,归山县丞管辖,山县就是今天的中山市,县丞是正八品。葡萄牙总督见了山县县丞,要单下跪。他总督,咱们给翻译成兵头,见了八品县丞也得下跪。1849年,在英国的支持下,葡萄牙仗人、狐假虎威,驱逐中国官员,捣毁山县丞官署,澳门就成了殖民地,客把主的财产霸占了。过去总说澳门是400多年的殖民地,不确切,真正的殖民地时间是150年,以是租出去的。

(55 / 56)
这个历史挺靠谱1:袁腾飞讲中国史上

这个历史挺靠谱1:袁腾飞讲中国史上

作者:袁腾飞
类型:历史军事
完结:
时间:2017-10-25 10:43

大家正在读
相关内容
爱达小说网 | 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体版)

站内信箱:mail